拋磚引玉 提升教學 ——記周主任裕安中學之行暨七年級數學沙龍(卞士紀) |
|
|
|
如約而至的七年級數學教學指導工作,在六安市裕安中學東校區圓滿舉行。來自東、西校區的26位數學教師圍坐一堂,共同探討七年級數學教學新思路。 根據周主任的指導思想,來自東校區的姜海洋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精彩的展示課后,我們跟隨周主任的思想和步伐展開了以下幾項活動: 一、評課 對于一堂公開課,上的怎樣?是不是高效?該如何客觀公正的評價?周主任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見解,并就評課的核心視角談出自己個人的評課標準: 1.教學目標定位是否準確?目標達成度如何?難點是否得到有效突破? 2.四基(基礎知識、基本技能、基本思想方法、基本活動經驗)在本節課中是否得到有效落實?具體是如何落實的? 3.教學設計是否合理?有哪些環節設計片段是亮點,亮在何處?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,如何改進? 4.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性與教師主導性是否得到體現?請選取一至兩個教學片段進行分析。 5.課堂提問是否有效?哪些問題提的很好?好在哪里?哪些提問需要改進?為什么要改進?如何改進? 6.教師個人素養如何?哪些方面值得肯定?哪些需要改進? 二、新課導入方法指導 一堂新課的引入對學生們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,引導的好,學習效果明顯,引導的不到位,會走許多彎路,甚至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。對此,周主任提出了常見的兩種導入方法: ①通過問題情境引入;(大部分教師都是這種方法) ②通過知識間的前后聯系引入。 而周主任個人更傾向于后者,因為這種引入的兩大優勢是:a.讓學生認識到知識的前后聯系;b.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。為此,周主任就姜老師的課提出自己的課堂教學引入指導方法: 1.直接提出課題:三元一次方程組 2.提出幾個問題:類比二元一次方程組,如何定義三元一次方程組? 給出幾個方程組,判斷是不是三元一次方程組并說明理由? 如何解三元一次方程組呢? 圖示: 三、數學沙龍開展 主題: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過程:把26位數學教師隨機分成5組,每組確定一名組長;每組給5分鐘討論出個4--5個關于習慣培養的四字以內的詞語,并按照重要性先后排序;每組上報兩個詞語,按照小組順序精選詞語在展板上展示;集體討論你認為最不重要的詞語并刪除,并說明為什么刪除?最終保留5個詞語;每組抽簽獲得一個詞語,組內討論抽到的這個詞在教學中如何操作?在8分鐘后每組派一名代表闡述觀點,分享討論結果。 總結:無論什么方法,最終取決于管理者的思想態度和堅持時間。如果要求學生做到某項工作的持久,教師或者管理方必須有長久的思想準備。 四、互動提問 問題1:上課會下課不會的原因與解決方法? 原因:①教師引導太多,搭臺階太多;課下沒有臺階引導; ②課堂訓練是否有效? ③課堂教學變式太少,學生缺乏靈活運用的能力; ④學生課堂的“會”是一種什么程度的會?課堂上要留足時間讓學生自己表達或練習。 問題2:“每日一題”怎樣讓學生有效完成? 策略:制定一套有效的激勵措施。 問題3:孩子們反應沒有時間學數學怎么辦? 原因:“管理”問題,要充分協調各方面關系,確保學生們每天足夠時間思考 數學,否則數學的學習只會空談。 通過這樣的數學活動,讓老師們充分認識到,教學不僅僅需要老師有方法、講策略、學生的積極配合外,還需要多反思、多感悟,更需要長期、持久的堅持才能取得成效。 |
|
|
皖ICP備10011928號-1 技術支持:龍訊科技 管理登錄 訪問統計: |